2008年7月7日星期一

強政勵治‧功成身退 (上)

幾個月前的倫敦市長選舉,代表工黨競逐連任的利文斯通 (Ken Livingstone) 以小比數敗給保守黨核心才俊莊翰生 (Boris Johnston)。利氏的八年執政,我只親身經歷過最後的大半年,其餘的不過是擦身而過、或新聞剖析;莊氏的蜜月期還未完、更不用提。但過去的遠觀、加諸近月的細察,卻得出文題的結論。

提起利氏的「強政」本色,大部份倫敦客都不其然地直指「路費案」,但其緣起流長,至「路費案」之時已達巔峰。其出身工運,在七、八十年代的經濟轉營火紅時刻為工人捍衛權益與地位、苦纏偏頗商界的保守黨政府,「強勢硬碰」之態磨煉而漸成形。及至九十年代中期,工黨在貝理雅 (Tony Blair) 的領導下褪掉左傾色彩,利氏抗令拒從、執意繼續服務勞工階層,那股理直氣壯的強勢更趨成熟;至市長選舉,利氏參選慾濃,惟黨中央與之不咬弦而另派代表,其憤而退黨獨立出戰,更是信心與志向交織,上任後推行「強政勵治」,便亳不出奇。

他所演繹的「強政勵治」,並非把整個城市的每一環節盡握掌中、把要務與瑣事混雜批檢;反之,其強勢操控的精力集中於數項癥結、條理分明。倫敦市的交通一直為人垢病,先是地鐵與公車設施殘舊而致服務有欠穩定、票價高昂更令人慨嘆「物非所值」,繼有中心商業區早晚堵車、只能蝸牛寸進。任內八年,先整頓交通的管理架構,把原先隸屬不同部門的交通組件滙入「倫敦交通處」 (Transport for London),公交與道路統一策劃;清除了行政障礙,改善政策鋪陳而出-- 地鐵車務營運和硬件管理分拆、各自專職改革;大力提昇公車服務質素,在各巴士站設置自動售票機和電子預告板,以縮短登車需時和安撫候車乘客;大刀闊斧淘汰倫敦聞名的紅巴士 (Routemaster),替以載客量更高和更舒適的現代巴士;眼見香港的「八達通」成功,引入而成「蠔屎卡」(Oyster)。當公交改善初有成效,方在零三年春季施行具爭議性的「路費系統」(Congestion Charge)-- 此方案的精髓,在於圈出核心商業區,任何車輛付了路費、即可在當日無限次自由進出,而非傳統式的按里數收費;此案一出,全城嘩然,不是指責車輛逐一收費、難乎其難,便是担心駕駛者為省錢而繞道、反而令週邊地區更堵車,再來質疑公交的超負苘、連累原有的用家。朝野不看好、民眾疑慮未釋、在野政客磨刀待攻,他偏要硬闖。充足的宣傳、採用具車牌閱讀功能的閉路電視紀錄進出車輛、廣招便利店作繳費點、額外購買巴士作支援,系統自啟用以來一直運作暢順,包括啟用日在內。

強政的另一項焦點,是種族文化。英國自五十年代起從牙賈加、印度、東非等殖民地引入移民、從事較低下的工作,至今日各社群紮根壯大、卻依然保留相當強烈的民族性,例如依然以鄉下話為母語、保持原有衣着與服飾傳統、自成一國的聚居和日常購物區,是為互相容納與融合的障礙。面對如此社會隱憂,再加上「九一一事件」後西方主流對其他民族的戒心,「異族」一題成了燙手山竽。當其他歐美國家加強「國家教育」、企圖生硬灌輸主流意識,又或是任由主流主義貶低 (如丹麥的「真主漫畫」案) 或排斥 (如美國對回教國民的公開猜疑) 異族,利氏卻另行蹊策,鼓勵民俗文化晉身主流、從自己的小社區對外分享-- 各式民族節慶,諸如農曆新年巡遊、牙賈加的諾定山狂歡 (Notting Hill Festival) 、甚或英格蘭的聖佐治日 (St. George’s Day) ,一一獲市政府支持,協助封路和籌款、又大肆宣傳,民族感覺獲得重視和尊重、亦能夠互相參詳和欣賞;各式非主流的文化社團,亦得到源源不絕的財政支援,紓解少數民族的「被遺棄」仇緒、同時令文化界百花齊放。異族解放、主流人仕也「多見少怪」,少了偏見。鼓勵各種族登上舞台,更展示倫敦的多元化、取代同期在「肅清」的紐約而成「文化大熔爐」。

「強政勵治」在民主體制中有其價值,但同時亦有其執行條件。倫敦市長一職在二戰後遭保守黨政府撤銷、至千禧方重新設立,事隔甚久、已無往績可作參考,利氏可說是「市長辦」的拓荒者、白紙之上任施筆。透過「強政勵治」去主動尋找並耕耘都市的增長點,以及大規模開展由「市長辦」直接控制或參與的各項計劃,利氏親手測試而後勾劃市長以及「市長辦」的職務範圍、對都市事態關注以及干預的模式 (Approach) 和市民、市長、公務員三方互動與互導的常規。對比之下,身處同期和相似處境的首任香港特首董建華,縱有豐富的商界經驗、又有治港宏圖,卻以柔弱猶豫的手段推展,不要說大計虎頭蛇尾,七年下來特首的理民手法、立法與行政制衡亳無寸進,依然混亂不清,民眾難以量度特首表現、黨派無法依確立的程序交換意見、行政立法兩會更是水火不容。「強政勵治」的一錘定音、避免了政制上的四面楚歌。

「強政勵治」和鹿茸一樣,必須按情況小心施用、切忌隨意執行。老實說,沒有「強政勵治」的往績,就別鸚鵡學舌,否則招來「獨裁」惡評事小、不懂收放「強政勵治」而換來真正的獨裁事大。「強政勵治」與獨裁之別,在於「獨裁」要求事事操控、能弄權卻為綠豆小事苦纏,「強政勵治」則銳意掌握數個重點的大局,祈求一鼓作氣地圓滿解决、不留手尾,其他蠅頭小事、交下屬處理。「強政勵治」,並非罔顧民意、蠻牛直衝的虎符,反倒因要一鼓作氣向前闖,更要預先測定和理順民意、在制定執行細節時明暸人民的取向而作改善,方能在強政中趨吉避凶-- 利氏在「路費案」中絲毫無損,正昰預先以民為本、推測障礙並先行清除之善果。

不要為「強政勵治」扣帽子,這不過是執政風格的一種。利氏與「鐵娘子」,便是二例。

沒有留言: